提醒!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切勿盲目手术
- 编辑:5moban.com - 18为全力做好电力保供和防汛工作,公司加强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的沟通,周密部署,及时发布灾害预警,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突发集中强降雨的防汛应急准备和设备运维保障,分层压紧压实责任,全方位开展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
目前该平台已成为国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负荷类型最全、直控资源最多、应用场景最全的虚拟电厂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文件明确虚拟电厂运营商在完成准入资料审核、系统联调对接、响应能力测试、安装加密网关设备后即可完成接入并参与精准响应
8月25日,吴忠利通区供电公司台区经理李锐锋在处理北郊变516文卫线银塔小区2#变压器低电压异常后说到。之前,配电台区发生异常,我们在两天后才收到工单,异常原因查找也非常困难。现在有了农电小i助手,除了能够及时掌握各个台区的运行情况外,还能及时预警配电台区异常,并精准定位。稿件来源:吴忠供电公司作者:侯小娥。现在,通过一键预警功能实时获取关键指标数据、异常业务流程数据并分析,实现一人、一预警、一提醒,减少了人员系统查找异常的工序和时间,实现了指标异常的私人定制。
长期以来,供电所工单业务在流转过程中,需要经常登陆系统查看业务流程进度,配网抢修工单等业务处理时长极易超时。截至2023年8月25日,推送并有效处理461台疑似异常配变,配变重过载、低电压、三相不平衡异常同比分别压降40%、76.71%、34.62%,按月可减少53人*天工时。全口径并网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1.2%。
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同比增长18.6%,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1.5%,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7.8%。形成可中断用户清单,确保可中断负荷量满足系统应急响应需求。从供需平衡看,在来水、燃料供应和机组运行总体正常情况下,预计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其中,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三是加强电力负荷管理,挖掘需求侧资源。一是电力投资同比增长32.2%,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88.6%。
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8.6亿千瓦,同比增长11.5%左右。二是完善新能源市场交易机制,科学推动新能源入市。加强空调负荷管理,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用电。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其中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
(二)电力供应预测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有望历史上首次突破3.0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2.3亿千瓦。五是全国共有29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东部和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相对领先。三是第三产业用电量7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疫情后恢复较快增长势头。并网风电1237小时,同比提高83小时。
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三是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合理疏导辅助服务费用。
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以市场化方式降低高峰时段负荷需求。一、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上半年国民经济恢复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
2023年底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将达到9.6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三分之一,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分类型看,电源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2940亿元,同比增长60.9%,占电源投资的比重达到88.6%。研究完善电煤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补充优质优价内容,形成长效机制提升电煤质量,为煤电机组高水平出力提供切实保障。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同比多投产7186万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842万千瓦,同比多投产4754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55.6%。(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强化消纳责任权重的刚性约束,实行消纳责任考核处罚机制,体现新能源绿色环境价值。
调整中长期合同当前单卡一致的定价机制,明确遵循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原则,采取分档级差定价。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5%和6.5%。
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1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
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超前谋划,全力以赴做好电力保供工作。为确保用电高峰期间大电网安全稳定,守好民生用电底线,保障经济社会用电需求,报告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综合施策做好用电高峰期电力保供工作一是精细做好电力供需动态监测和分析预警。
二是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总新增装机比重达到55.6%,6月底全国累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上升至51.5%。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下,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50.7%。并网太阳能发电658小时,同比降低32小时。分季度看,一、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和6.4%;一、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0%和4.3%。
电力供应方面,实际增加的稳定有效供应能力低于用电负荷增加量,此外,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三)电力供需形势预测用电负荷方面,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叠加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预计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三是做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电煤保供,加大对煤电企业纾困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2.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保持中速增长。
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消除,服务业经济呈稳步恢复态势。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加强对优化辅助服务品种,扩大辅助服务资源共享范围、拓展辅助服务主体等方面的探索研究。
分类型看,水电1239小时,同比降低452小时,其中,常规水电1330小时,同比降低498小时;抽水蓄能612小时,同比提高32小时。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上半年用电量增长73.7%。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1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增速较低。分季度看,一、二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7%和14.2%。
密切跟踪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电力消费需求走势变化,滚动研判短期电力电量平衡,及时掌握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五是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11.7%,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6.1%。
强化对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做好产运需各方衔接,保障发电用煤安全稳定供应。上半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69万千米,同比多投产314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1.26亿千伏安,同比少投产1027万千伏安。
上半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6.0%,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7%;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10%。滚动优化新能源发展规模、布局和时序,合理推进新能源建设进度,保障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